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王論品第五之三

王言。大師。如是不放逸行法行王。成就幾法。得名行法行王。
答言。大王。成就十法。而得名為行法行王。何等為十。
一者自性成就。
二者眷屬有禮。
三者智慧成就。
四者常勤精進。
五者尊重法。
六者猛利。
七者恩厚。
八者善解世間所行法。
九者能忍諸苦。
十者不取顛倒法。
大王當知。自性成就王者。有於二種功德成就。
一者王子大臣長者居士。城邑聚落所有人民。皆愛重王。
二者無諸一切疾病。
大王當知。眷屬有禮王者。亦有二種功德成就。
一者於王所作事中。即各競辦不須王憂。
二者謹慎不犯王法。
大王當知。智慧成就王者。亦有二種功德成就。
一者善知方便依法善護眾生。
二者於欲所作之事自智能知不依他作。
大王當知。常勤精進王者。亦有二種功德成就。
一者一切庫藏滿足。
二者無諸一切怨賊。歡喜安住。
大王當知。尊重法王者。亦有二種功德成就。
一者常行一切善法無有休息。
二者能化惡行眾生。
大王當知。猛利王者。亦有二種功德成就。
一者於心所欲求事速能滿足。
二者發心所欲作事。不久思惟即成如法。
大王當知。恩厚王者。亦有二種功德成就。
一者所有眷屬樂王。
二者大臣一切人民皆信重王。
大王當知。善解世間所行法王者。亦有二種功德成就。
一者能知惡行眾生善行眾生。
二者王應民邊得物不令有失。
大王當知。能忍諸苦王者。亦有二種功德成就。
一者於王所欲行事能滿成就。
二者不畏諸苦惱事。
大王當知。不取顛倒法王者。亦有二種功德成就。
一者自能進趣勝道。
二者常不離善知識。
大王當知。成就如是十種功德者。名為成就行法行王。
王言。大師。成就如是十種功德。而得名為行法行王者。若其國內有逆賊主。具四種兵。與法行王鬪諍國土。及外國王來相侵奪。欲與大鬪。集四部兵一切現前。行法行王云何與彼而共鬪戰。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當應思惟。於三時中出三方便入陣鬪戰。何等三時。
謂初入時。中入時。後入時。
大王當知。初欲入時作方便者。行法行王。若見逆王。爾時復作三種思惟。
一者思惟。此返逆王所有兵馬。為與我等。為當勝我。若與我等共鬪戰者。俱損無益。若其勝我。彼活我死。如是念已。應覓逆王所有親友及善知識。當令和解滅此鬪諍。
二者行法行王。見彼逆王與己平等及勝己力者。心自思惟。不應與戰。當與其物求滅鬪諍。
三者若見逆王。多有士眾眷屬朋黨象馬車步四兵力勝。行法行王士眾雖少。能以方便現大勇健難敵之相。令彼逆王生驚畏心以滅鬪諍。
如是名為於初時中思惟三種方便之用。
大王當知。若以親友與物驚怖。如此三事。不能滅彼鬪諍事者。行法行王。爾時復起三種思惟入陣鬪戰。何等三種。
一者思惟。此返逆王。無慈悲心自殺眾生。餘人殺者亦不遮護。我今不令如此相殺。此是初心護諸眾生。
二者思惟。當以方便降伏逆王。士馬兵眾不與鬪戰。
三者思惟。當以方便活繫縛取不作殺害。
生此三種慈悲心已。然後莊嚴四種兵眾。分布士馬唱說號令。簡選兵眾分作三品。於上品中有上中下。以上品中下勇猛者列在於前。次列第二中品健者。次列上品最健兵馬分在兩廂。令護步眾不生畏心。行法行王處在軍中。與最上品象馬車步猛健眾俱。如是入鬪。何以故。有五種事。能令大軍競進不退。何等為五。
一者慚愧王。
二者畏王。
三者取王意。
四者令眾背後無畏。
五者令念報國王恩。如力如分。不生退轉。能勇戰鬪。
大王當知。行法行王。設是方便入陣鬪戰。爾時雖復殺害眾生。而彼王得輕微少罪。非決定受懺悔能滅。何以故。
彼法行王。為欲入戰。先生三種慈悲心故。雖作此惡得罪輕微。非決定受。
大王當知。彼法行王。為令眾生。為護沙門。護沙門法。為護妻子族姓知識。能捨自身及資生物。作如是業。因此事故。彼法行王得無量福。
大王當知。若為護國養活人民。興兵鬪戰。彼時國王。應當先發如上三心。敕令主將一依王教。如是鬪者有福無罪。
王言。大師。行法行王。生幾種心。常能如是護諸眾生。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於諸眾生生八種心。何等八種。
一者念諸一切眾生如念子想。
二者念於惡行眾生如病子想。
三者常念受苦眾生生大慈心。
四者念受勝樂眾生生歡喜心。
五者念於怨家眾生生護過想。
六者能於親友眾生生覆護想。
七者能於資生之中生如藥想。
八者能於自身生無我想。
大王當知。念諸眾生如念子想者。起二種心。
一者能如父母念子遮護諸惡。
二者常於一切眾生不捨慈心。
大王當知。念惡行眾生如病子想者。起二種心。
一者能忍如世病人罵諸良師。良師不生瞋恨之心。
二者為斷一切過失行如是心。
大王當知。念受苦眾生生大慈心者。起二種心。
一者能於諸急難中救免其苦。
二者能與勝安隱樂。
大王當知。於受樂眾生生歡喜心者。起二種心。
一者能於他財物中他資生中不生貪心。
二者於他富貴勝樂不生嫉心。
大王當知。於怨家眾生生護過想者。起二種心。
一者常念斷彼過因遠離怨家。
二者能於怨家眾生生親友心。何況其餘非怨家者。
大王當知。於親友眾生生覆護想者。起二種心。
一者念令親友堅固。
二者念令一切眾生不生怨憎。
大王當知。於資生中生藥想者。起二種心。
一者有欲不行邪婬。
二者能於色香味中隨世受用不生貪著。
大王當知。於自身中無我想者。起二種心。
一者往詣沙門大智人邊問法。
二者聞法如說修行。
大王當知。行法行王。常念思惟如是八法故不求資生。而世間人自然奉獻珍奇異物國內無者。庫藏盈溢。而諸世間非法惡王。鞭打百姓逼惱索者。了無其一。
大王當知。行法行王。行此八法者。於所作業。歲時日月星宿節朔。常與吉會。一切非人諸惡邪鬼。欲覓其便無能得者。於其國內風雨以時。五穀豐熟。人民飽足無飢渴想。一切諸蟲雀鼠龍雹。能與世間作無利者。悉皆息滅。若有怨賊在其國內。一切即依自業罪過受諸苦惱。依自業盡依自業滅。
大王當知。行法行王。若能如是護諸眾生護器世間者。不負一切世間眾生。諸善行人智慧人聖人。一切眾生無能呵責者。何以故。無罪過故。
大王當知。如是善行王。若命終時。當生天上受彼諸天妙境界樂。而說偈言。
 重法不放逸 常念利眾生 眷屬有禮法 善能知他行
 自身常清淨 離諸無益業 彼王勝世間 名行法行王
 貌重言常和 於善勤精進 善能知世間 一切諸伎藝
 以常不懈怠 方便護世間 眾生得安樂 無有苦惱者
 常樂利益他 將護一切心 出口說愛語 安隱決定言
 知過有功德 知勝知不如 如是王能共 眾生受安樂
 於他平等心 能捨物解義 諸臣及眷屬 一切愛樂王
 具足善眾集 常有大勢力 如是正法王 能久住王位
 慈心離殺生 布施斷偷盜 正欲防邪婬 實言止妄語
 和合除兩舌 軟語遮惡口 正說治綺語 淨命對飲酒
 淨心捨三毒 受妙天王位 大王應當知 常善護諸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