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四無所畏。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四無所畏。
答言。大王。所謂一切智無畏。漏盡無畏。障道無畏。盡苦道無畏。
大王當知。一切智無畏者。
沙門瞿曇。悉以覺知一切諸法。若諸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言。
沙門瞿曇。不能覺知一切諸法。如實說者無有是處。何以故。
沙門瞿曇。悉能覺知一切諸法。是故名為平等正覺。
所謂凡夫法。聖人法。聲聞法。緣覺法。佛法。菩薩法。學法。無學法。世間法。出世間法。善法。不善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覺如是法故名正覺。
言平等者。見空平等。法真實故。
無相平等。壞諸相故。
無願平等。不著三界故。
不生平等。無生性故。
無行平等。無行性故。
無出平等。無出性故。
無至處平等。無至處性故。
真實平等。無三世故。
解脫平等。無無明性故。
涅槃平等。無生死性故。
是故沙門瞿曇。悉能覺知一切諸法。至無畏處。
以大悲心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轉梵法輪。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未曾有能如法轉者。是名一切智無畏。
大王當知。漏盡無畏者。
沙門瞿曇諸漏已盡。是故唱言。
我漏已盡。若諸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言。
沙門瞿曇諸漏未盡。如實說者無有是處。何以故。
沙門瞿曇諸漏已盡。於欲漏。有漏。無明漏。見漏。心得解脫諸習氣滅。
是故沙門瞿曇。諸漏已盡至無畏處。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轉梵法輪。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未曾有能如是轉者。是名漏盡無畏。
大王當知。障道無畏者。
沙門瞿曇知諸欲法能障聖道。是故說言。
欲能障道。若諸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言。
是諸欲法不能障道。如實說者無有是處。何以故。
沙門瞿曇。如實覺知障道法故。
障道法者。謂十不善業能障聖道。
沙門瞿曇。能如實知至無畏處。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轉梵法輪。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未曾有能如法轉者。是名說障道無畏。
大王當知。盡苦道無畏者。
沙門瞿曇說言。修習聖道能盡苦際得無上解脫。
若諸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言。修習聖道不能畢竟盡諸苦際。如實說者無有是處。何以故。
沙門瞿曇。已證無上解脫盡諸苦故。
云何名為真實聖道。所謂一乘。
復有二種。謂舍摩陀。毘婆舍那。
復有三種。謂空三昧。無相。無願三昧。
復有七法。謂四念處乃至八聖道。是名畢竟真實聖道。
畢竟道者。無增無減。無取無捨。無執無放。非正非邪。非一非二。是名真實畢竟正道。沙門瞿曇。如實能知至無畏處。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轉梵法輪。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未曾有能如法轉者。是名盡苦道無畏。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四無畏智能師子吼。是故我言無有過失。而說偈言。
瞿曇如師子 處眾無畏說 世間無與等 何況有勝者
瞿曇證諸法 如實不虛妄 以是實見故 出師子王說
若有能說言 瞿曇說不正 瞿曇不能見 無有如是處
以不見相者 在於天人中 自在師子吼 出妙無畏聲
瞿曇漏已盡 已得無漏身 過天人世間 是故言無等
瞿曇為眾生 說諸障道法 一切皆如實 故不虛妄說
瞿曇說進取 自證如是說 修行彼法者 無有諸障礙
瞿曇如是知 至勝無畏處 得無畏妙樂 瞿曇安隱住
轉梵正法輪 餘未曾轉彼 世人不能轉 除兩足尊者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不共之法。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不共之法。
答言。大王。沙門瞿曇不共法者。
所謂無有一切過。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身業無失故。無一切過。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口業無失故。無一切妄。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意業無失故。無種種相。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若得供養不生高心。若得毀辱不生下心故。無不定心。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語。若默。常在定故。無不住心。捨心。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修身故。修戒故。修心故。修慧故。斷癡故。是名聖捨欲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大慈大悲說法度人。安住寂靜無增減故。精進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為一切眾生。於無量劫。受大苦惱。不生疲厭故。念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初得道時。遍觀一切去來現在眾生之心。後為說法不須更觀。不失先念故。智慧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於三世中憶念不忘故。解脫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不從師學自然覺悟。不同二乘從他聞故。因緣生故。解脫知見無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得無礙智。知一切義。一切字。一切句。於一句法無量劫說義無窮盡故。一切身業智。為本智展轉。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所有身業隨智行故。一切口業智。為本智展轉。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所有口業隨智行故。一切意業智。為本智展轉。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所有意業隨智行故。知過去世無障無礙。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具宿命明故。知未來世無障無礙。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得天眼明故。知現在世無障無礙。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得漏盡明故。無見頂者。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無邊身故。無能勝者。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過諸天人聲聞辟支佛故。眾生各各見在己前。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身不可思議故。所有言說聞者生善。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成就一切諸功德故。說法之音隨受者聞。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善知餘者聞無益故。出言清淨。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口常不說非義語故。出口所說麤言軟語聞者歡喜。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其心平等離怨親故。所說言音聞者無厭。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說微妙故。處眾無畏。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清淨一切諸智障故。於眾言說不生怯弱。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四無畏故。隨意言說。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善知一切眾生心故。弟子寂靜。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所有徒眾隨順受教故。見者離惱除諸不善。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常願其身如藥樹王故。觀者無厭。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能令見者覺一切法故。動身迴顧如大象王。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視如龍王威儀清淨故。在於四眾能師子吼。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具足十力善決眾疑故。常受上供。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無上福田故。功德無盡。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所修諸行不求果報故。一切天人魔王梵眾無能壞者。名不共法。何以故。
一一節中有那羅延力故。所記之事無有虛謬。名不共法。何以故。
善知一切諸根使故。知一切行。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覺一切法故。所有智慧無有疑濁。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善知三世智清淨故。煩惱習盡。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善能清淨煩惱因故。於諸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眾中。而為師首。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通達一切諸法相故。所得法身。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壽命無盡故。見聞親近得大利益。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成就善法三業不空故。出身血者犯於逆罪。名不共法。何以故。
沙門瞿曇。成就無上勝善根故。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不共法。是故我言無有過失。而說偈言。
瞿曇無過失 亦無一切習 諸念皆清淨 是智者無過
一切無異相 而心不忘失 捨心非無作 諸欲皆不減
精進無懈怠 有念不曾忘 慧解脫不退 正見無失減
智慧不可動 身口業亦爾 以智為根本 如是常展轉
常智無過失 過去世亦爾 未來及現在 諸處無障礙
瞿曇是智者 如是諸功德 更有餘勝法 地主不可數
王言。大師。如來成就如是功德莊嚴之身。為是常也。為無常也。如是功德。為有盡也。為無盡也。
答言。大王。沙門瞿曇。住是功德。盡生死際。最後邊身。是常住身。非無常也。
大王當知。勿觀瞿曇同無常也。
王言。大師。如是常身當云何觀。
答言。大王。如自觀己法性之身。觀於瞿曇法身亦爾。
是身為色。不可如色見故。
是身為心。不可如心知故。
是身為炬。性不闇故。
是身勇健。降眾惡故。
是身為力。無降伏故。
是身無違。性平等故。
是身為空。離見聞故。
是身無相。離覺觀故。
是身無願。出三界故。
是身一相。無異相故。
是身如虛空。無相似故。
是身非生。從緣生故。
是身非滅。本不生故。
是身非住。非三世故。
是身非方。不離方故。
是身非眾生。不離一切眾生故。
大王當知。如是觀者。名觀常身。名見法身。
大王當知。如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王言。大師。云何非生而從緣生。
大王當知。法身非生。從緣生故。
王言。大師。云何從緣生。
大王當知。從緣生者。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生。從定生。從慧生。從解脫生。從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生。從持戒生。從忍辱生。從精進生。從禪定生。從智慧生。從解脫三昧生。從諸方便波羅蜜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四無礙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實慧生。從不放逸生。
大王當知。從如是無量清淨功德法生。瞿曇身功德無盡故。法身無盡。
王言。大師。生法有盡。云何有生而無有盡。
答言。大王。本不生故。而無有盡。
王言。大師。何者本不生故。
答言。大王。法身非生。以本有故。以緣生故。名之為生。
王言。大師。如是緣者。無量無邊。若欲行者。以何為本。從何為始。
答言。大王。一切功德助道之行。舉要言之。以戒為本。持戒為始。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野干身。何況當得功德之身。
大王當知。以戒淨故。不斷佛種。成等正覺。不斷法種。分別法性。不斷僧種。修無為道。以持淨戒相續不斷故。功德無盡。
王言。大師。一切戒善。皆無有盡。亦有盡也。
答言。大王。非一切盡。亦非不盡。何以故。相續斷故有盡。不斷故無盡。
王言。大師。何者相續斷。何者相續不斷。
答言。大王。淨戒相續。不中斷故。功德無盡。何以故。
凡夫戒者。在所受生斷故有盡。
人中十善所得果報斷故有盡。
欲界諸天福報功德斷故有盡。
色界諸天禪無量心斷故有盡。
無色諸天取入諸定斷故有盡。
一切聲聞學無學戒入涅槃際斷故有盡。
辟支佛戒無大悲心斷故有盡。
諸菩薩戒到於菩提。成大悲故功德無盡。何以故。於是戒中。出生一切凡夫二乘所有諸戒。如種無盡故。果亦無盡。是故菩提種不可盡。
王言。大師。如此法身。當依何法作如是觀。
答言。大王。當依一切眾生煩惱身觀。
當依貪欲瞋恚愚癡眾生中觀。
當依四顛倒見眾生中觀。
當依陰界諸入中觀。
當依地獄畜生餓鬼乃至阿修羅等諸身中觀。何以故。
此身即是如來藏故。
大王當知。一切煩惱諸垢藏中。有如來性湛然滿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寶。如摸中象。如孕中胎。如雲中日。是故我言。煩惱身中有如來藏。
爾時薩遮尼乾子重說偈言。
瞿曇法性身 妙色常湛然 清淨常寂滅 其相如虛空
如是法性身 眾生等無差 此境界甚深 二乘不能知
爾時嚴熾王。聞大薩遮尼乾子說於如來不可思議功德法身。生歡喜心。生踴悅心。生踴躍心。生無量歡喜心。生無量信敬心。生無量愛念心。生無量慶悅心。
於大薩遮尼乾子所。復生不可思議者心。生不可量者心。生可尊者心。生可尊重者心。生可恭敬者心。生善知菩提道者心。生一切智者心。生到彼岸者心。生寤寐者心。生與念者心。生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心。生如是等不可思議種種心已。以價直百千萬阿僧祇瓔珞。及不可量上價妙衣。持用奉施薩遮尼乾子。復作是言。
善哉善哉薩遮大師。能說如是勝大方便巧妙法門。
復作是言。薩遮大師。師所說法。善巧隨順一切智智。此法能到一切智地。
師所說法。能度一切諸世間流。
師所說法。能洗一切諸煩惱垢。
師所說法。能破一切諸嫉妒門。
師所說法。能拔一切諸惡道苦。
師所說法。能善方便壞散一切大憍慢山。
師所說法。悉能乾竭一切世間愛欲大海。
師所說法。能照一切無智稠林。
師所說法。能不失時不失受時。
爾時薩遮尼乾子告嚴熾王言。
如是如是大王。諸菩薩摩訶薩。無有威儀不化眾生。
無有一法不能隨順大乘法門。
無有一法不能到於一切智地。
無有一法不能斷於一切煩惱。
無有一法不示世間一切過失。
無有一法不示涅槃無上功德。
無有一法不示菩薩無上勝行。
大王當知。諸菩薩摩訶薩所行一切行。皆為自利。亦為他利。彼二俱利。
薩遮尼乾子。說此法門時。嚴熾王得大堅固不退轉菩提之心。
王十六子所得名為歡喜踊躍境界信心。
八千天子得名觀佛莊嚴三昧。
時嚴熾王所有眷屬。及大薩遮尼乾子諸眷屬等十三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彼諸眾生。各各脫身所著上衣。持用奉施薩遮尼乾子。而作是言。
我今善得無上大利。以我得見薩遮善男子故。得聞說此一切智慧勝妙法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