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無住菩薩聞佛所說一味真實不可思議。從遠近來。親如來座專念諦聽。入清白處。身心不動。
爾時佛告無住菩薩言。
汝從何來今至何所。
無住菩薩言。
尊者。我從無本來。今至無本所。
佛言。汝本不從來。今本不至所。汝得本利不可思議。是大菩薩摩訶薩。即放大光遍照千界。而說偈言。
大哉菩薩 智慧滿足 常以本利 利益眾生
於四威儀 常住本利 導諸群庶 不來不去
爾時無住菩薩而白佛言。
尊者。以何利轉。而轉眾生一切情識。入庵摩羅。
佛言。諸佛如來常以一覺而轉諸識。入庵摩羅。何以故。
一切眾生本覺。常以一覺覺諸眾生。令彼眾生皆得本覺。覺諸情識空寂無生。何以故。
決定本性本無有動。
無住菩薩言。
可一八識。皆緣境起如何不動。
佛言。一切境本空。一切識本空。空無緣性。如何緣起。
無住菩薩言。
一切境空。如何有見。
佛言。見即為妄。何以故。一切萬有。無生無相。本不自名。悉皆空寂。一切法相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身亦如是。身尚不有。云何有見。
無住菩薩言。
一切境空。一切身空。一切識空覺亦應空。
佛言。可一覺者。不毀不壞。決定性故。非空非不空。無空不空。
無住菩薩言。
諸境亦然。非空相非無空相。
佛言。如是。彼可境者。性本決定。決定性根。無有處所。
無住菩薩言。
覺亦如是。無有處所。
佛言。如是。覺無處故清淨。清淨無覺。物無處故清淨。清淨無色。
無住菩薩言。
心眼識亦復如是。不可思議。
佛言。心眼識亦復如是。不可思議。何以故。色無處所。清淨無名。不入於內。眼無處所。清淨無見。不出於外。心無處所。清淨無止。無有起處。識無處所。清淨無動。無有緣別。性皆空寂。性無有覺。覺則為覺。
善男子。覺知無覺。諸識則入。何以故。金剛智地解脫道斷。斷已入無住地。無有出入。心處無在決定性地。其地清淨如淨琉璃。性常平等如彼大地。覺妙觀察如慧日光。利成得本如大法雨。入是智者。是入佛智地。入智地者。諸識不生。
無住菩薩言。
如來所說。一覺聖力。四弘智地。即一切眾生本根覺利。何以故。
一切眾生即此身中本來滿足。
佛言。如是。何以故。一切眾生。本來無漏。諸善利本。今有欲刺。為未降伏。
無住菩薩言。
若有眾生未得本利。猶有採集。云何降伏難伏。
佛言。若集若獨行。分別及以染。迴神住空窟。降伏難調伏。解脫魔所縛。超然露地坐。識陰般涅槃。
無住菩薩言。
心得涅槃獨一無伴。常住涅槃。應當解脫。
佛言。常住涅槃。是涅槃縛。何以故。涅槃本覺利。利本覺涅槃。涅槃覺分即本覺分。覺性不異涅槃無異。覺本無生涅槃無生。覺本無滅涅槃無滅。涅槃覺本無異故。無得涅槃。涅槃無得。云何有住。
善男子。覺者不住涅槃。何以故。覺本無生。離眾生垢。覺本無寂。離涅槃動。住如是地心無所住。無有出入。入庵摩羅識。
無住菩薩言。
庵摩羅識。是有入處。處有所得。是得法也。
佛言。不也。何以故。譬如迷子。手執金錢。而不知有。遊行十方。經五十年。貧窮困苦。專事求索。而以養身。而不充足。其父見子有如是事。而謂子言。
汝執金錢何不取用。隨意所須皆得充足。
其子醒已。而得金錢。心大歡喜。而謂得錢。其父謂言。
迷子汝勿欣懌。所得金錢是汝本物。汝非有得。云何可喜。
善男子。庵摩羅者亦復如是。本無出相今即非入。昔迷故非無。今覺故非入。
無住菩薩言。
彼父知其子迷。云何經五十年。十方遊歷。貧窮困苦。方始告言。
佛言。經五十年者。一念心動。十方遊歷。遠行遍計。
無住菩薩言。
云何一念心動。
佛言。一念心動五陰俱生。五陰生中具五十惡。
無住菩薩言。
遠行遍計遊歷十方一念心生。具五十惡。云何令彼眾生無生一念。
佛言。令彼眾生安坐心神。住金剛地靜念無起。心常安泰即無一念。
無住菩薩言。
不可思議覺念不生。其心安泰即本覺利。利無有動常在不無。無有不無。不無不覺。覺知無覺。本利本覺。覺者清淨無染無著。不變不易決定性故。不可思議。
佛言。如是。
無住菩薩聞是語已。得未曾有。而說偈言。
尊者大覺尊 說生無念法 無念無生心 心常生不滅
一覺本覺利 利諸本覺者 如彼得金錢 所得即非得
爾時大眾聞說是語。皆得本覺利般若波羅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