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無生行品第三

爾時心王菩薩聞佛說法。出三界外不可思議。從座而起叉手合掌。以偈問曰。
如來所說義 出世無有相 可有一切生 皆得盡有漏
 斷結空心我 是則無有生 云何無有生 而得無生忍
爾時佛告心王菩薩言。
善男子。無生法忍法本無生。諸行無生。非無生行。得無生忍即為虛妄。
心王菩薩言。
尊者。得無生忍。即為虛妄。無得無忍應非虛妄。
佛言。不也。何以故。無得無忍是則有得。有得有忍是則有生。有生於得。有所得法。並為虛妄。
心王菩薩言。
尊者。云何無忍無生心。而非虛妄。
佛言。無忍無生心者。心無形段。猶如火性。雖處木中。其在無所決定性故。但名但字。性不可得。欲詮其理假說為名。名不可得。心相亦爾。不見處所。知心如是。則無生心。
善男子。是心性相。又如阿摩勒果。本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共生。不因生。不無生。何以故。緣代謝故。緣起非生。緣謝非滅。隱顯無相。根理寂滅。在無有處。不見所住。決定性故。是決定性。亦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滅。離諸四謗。言語道斷。無生心性亦復如是。云何說生。不生。有忍。無忍。若有說心有得有住及以見者。即為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是為長夜了別心性者。知心性如是。性亦如是無生。
無行心王菩薩言。
尊者。心若本如。無生於行。諸行無生。生行不生。不生無行。即無生行也。
佛言。善男子。汝以無生。而證無生行也。
心王菩薩言。不也。何以故。如無生行。性相空寂。無見無聞無得無失無言無說無知無相無取無捨。云何取證。若取證者。即為諍論。無諍無論。乃無生行。
佛言。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心王菩薩言。
尊者。我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無得無失。無覺無知。無分別相。無分別中即清淨性。性無間雜。無有言說。非有非無。非知非不知。諸可法行亦復如是。何以故。一切法行。不見處所決定性故。本無有得不得。云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一切心行。不過無相。體寂無生。可有諸識亦復如是。何以故。眼眼觸悉皆空寂。識亦空寂。無有動不動相。內無三受。三受寂滅。耳鼻舌身心意。意識及以末那阿梨耶識亦復如是。皆亦不生。寂滅之心及無生心。若生寂滅心。若生無生心。是有生行。非無生行。菩薩內生三受三行三戒。若已寂滅生心不生。心常寂滅無功無用。不證寂滅相。亦不住於無證。可處無住總持無相。則無三受三行三戒。悉皆寂滅清淨無住。不入三昧。不住坐禪。無生無行。
心王菩薩言。
禪能攝動。定諸幻亂。云何不禪。
佛言。菩薩禪即是動。不動不禪是無生禪。禪性無生。離生禪相。禪性無住。離住禪動。若知禪性無有動靜。即得無生。無生般若。亦不依住。心亦不動。以是智故。故得無生般若波羅蜜。
心王菩薩言。
尊者。無生般若。於一切處。無住於一切處。無離心。無住處。無處住心。無住無心。心無生住。如此住心。即無生住。
尊者。心無生住不可思議。不思議中可不可說。
佛言。如是如是。
心王菩薩聞如是言。歎未曾有。而說偈言。
 滿足大智尊 廣說無生法 聞所未曾聞 未說而今說
 猶如淨甘露 時時乃一出 難遇難思議 聞者亦復難
 無上良福田 最上勝妙藥 為度眾生故 而今說宣說
爾時眾中聞說此已。皆得無生無生般若。

沒有留言: